母亲,从我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给了我。不仅如此,她还给了我明亮的眼睛,让我去观察世界;给了我灵敏的耳朵,让我去倾听世界;给了我一双腿,让我去走遍世界;给了我一双手,让我去改造世界。最重要的是,母亲还给了我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我去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母亲头痛,他让我给他按摩按摩。当我按摩时突然发现妈妈头上已有一缕白发,顿时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股热流冲向眼窝。泪水一滴一滴掉在妈妈的背上。妈妈呀,你还没到不惑之年,怎么就让你寒心?是不是因为家庭拮据让你劳心?是不是……妈妈,为了我的成长,为了这个家庭,为了你的工作,你付出的太多,你的白发就是最好的见证。不懂事的女儿啊,为什么你今天才发现了妈妈的白发?
记得有一次,我不慎在学校的楼梯口跌倒,脚扭了,行走困难。老师立即打电话给母亲。
待我来到医院,母亲已在门口等待多时了。我远远地看见了母亲,他在门口来回踱步,一只手握着拳,在另一只手上捶打,再走近点,我看到了母亲的表情。只见她愁眉紧锁,嘴唇不停的上下挪动着,自言自语得像是在求神保佑。母亲看见了我。她连忙三步跨两步的走下楼梯,几乎摔倒。我的鼻子不由一酸,泪水溢出眼眶,“妈……”。
儿女的爱和父母的爱的出发点,延伸线与着落点都是不同的,因为她是母亲,是纯洁的海,而我们只是小小的船,永远也驶不出她的海。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名成就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时间又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生命与生命交界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我们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定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A”;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也许是……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亲情永远都不会下岗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抽屉上了锁,内心也上了锁,再也不愿向妈妈吐露心中的不快,也不再向妈妈讲述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日记本上第一次出现了“代沟”这个词。有时,因为一件小事,甚至只是一句不和气的话,一个不理解的表情,就让我的心里潜滋暗长了几分烦恼。然而,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
那天早晨,寒风呼啸,冷风刺骨,妈妈忙拿出一件厚厚的大棉袄让我穿上。望着那件外套,我犹豫了。上周末,我和同学约定,大家只能穿一件冷色调的毛衣。如果穿棉袄,那同学们会骂我失约的。于是,我断然决定不穿。
“穿上吧,听话,外面很冷。”妈妈关切中带有一丝央求。
“我说不穿就不穿。”说完,我连饭也没吃,就匆匆地离开家了。
“太不听话了,你走了就别回来。”身后传来妈妈生气的怒吼。
我也没示弱:“不回来就不回来。”
结果,到了学校,同学们都穿上了棉衣,连和我约定的同学也不例外,而我却被冻得浑身发抖。同学的失约既让我感到伤心,又让我后悔没有听妈妈的话。
天仿佛和我作对似的,越来越冷。好不容易等到中午放学。心想:怎么办?真后悔当时把话说得那么绝,上姨妈家吧,这是唯一的退路。一进姨妈家,就看见爸爸。不知怎的,鼻子一酸,眼泪涌了出来。
“你怎么不回家?你妈在家等着你哩,她有点事不能来。”爸爸说着便把那件棉袄披在我的身上。“快穿上吧,这是她让我拿来的。”顿时,暖和的棉袄抵御住了严寒,亲情的宽容使我释怀,无尽的悔恨占据了我的心田。
“下午放学早点回家。”爸爸叮嘱我。
下午一下子就过去了,一点也没上午那么难捱。在犹豫、徘徊中,我终于拖着沉重的脚步回了家,但却没勇气去开那再熟悉不过的大门。我在门缝中窥见,妈妈正垂着头在揉着腿。我突然发现妈妈的头发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居然还有几根白发。妈妈变老了。这时,屋里传来爸爸的声音:“这孩子太娇纵了,你也是,明知她不会回来,何必一次又一次出门接她呢?现在好了,本来就不舒服,又摔了一跤扭了腿。”一种沉重的罪恶感涌上我的心头,促使我轻轻地推开了门。妈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十分想叫她,可“妈妈”两个字到了嘴边,我却没开口。我径直走进自己的房间,猛然间,看见了书桌上有一张字条,上面这样写道:
女儿:
你已经长大了,也许有很多事再也不愿跟妈妈说了,但你知道吗?妈妈是爱你的。
正是这爱,妈妈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从而造成了和你的隔阂……
一个有这么多缺点的妈妈,你还能爱她吗?
永远爱你的妈妈
看完了字条,我的眼睛湿润了。是我太任性,误解了那份无私的爱,我真不该如此对待辛苦养育我、精心呵护我的妈妈。于是,我飞奔到客厅,抱着妈妈,任眼泪肆意地流……
亲情是最无私的,亲情永不下岗!
亲情是拥有一切物质与精神的动力,有了它,看海能感知大海的波澜壮阔,观山能感悟到高山的崇高险峻。
亲情像雨,能帮助你洗掉烦恼与悲伤,留下清凉:亲情像风,能帮助你扬起风帆,走向成功;亲情像太阳,能让你在寒冬里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也能让蒙上岁月风尘的情感在你的生命中散发出清辉。亲情,让花木兰有了替父从军的动力;亲情,让孟母有了三迁的决心;亲情,激励了阿炳拉出了绝美的旋律。亲情,让我感受到了亲人的爱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幸福!
小时侯,爸爸妈妈都到外地打工挣钱了,把我留在了外婆家,请他们来照顾我。那时,我正在读幼儿园,每天上学都是外婆做好早饭后,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外公把我背到学校上学。下雨时,外爷用背篓把我背上,手上还拿着一个锄头铲小路两旁的杂草。靠着外公的背,忽然发现外公的衣服都湿透了。岁月的年轮已悄然布满外公的面庞,显露出操劳的辛苦。无论多大的风、多大的雨,外公都会送我上学,接我放学。小时候的我不明白外公的辛苦,时隔多年我才发现,年迈的老人们起早贪黑,来回穿梭在田间小路上,每一滴汗水都代表着辛苦、疲惫。这就是爱,让无数人都感动的爱,让全世界都赞叹的爱啊!时光匆匆,转眼间我上小学了,就坚持自己去,外公外婆很不放心,过不了多久,外爷就会拿着锄头从家里铲草铲到学校,在校门口微笑着等我,远远看着他老人家,我的眼睛湿润了……
十年已经过去了,我依然常常和外婆外爷住在一起,我一天天在成长,而他们的两鬓一天天爬满了银丝,我想虽然我还没有能力挣钱,给他们物质上的孝敬,但我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帮他们打扫卫生,给他们端茶喝,陪老人们聊天,他们心里一定会暖洋洋的。
情感之泉,在心与心之间无拘无束的流淌,它以润物无声的姿态悄然却又势不可挡的注入我们的心扉。高兴时与亲人共享,愉快的心情会充盈弥漫开来;伤感时,淡淡的忧愁在亲人关切的眼神中也会烟消云散。成功时,亲人的掌声和鼓励,是你登上事业高峰的楼梯。也许亲情微不足道,可是它的力量却足以震撼你的人生。
家,好比是一颗青葱的大树。深埋于地底的树根就像爸爸,是家庭的支柱;连接树叶的树干就好比妈妈,为家庭操劳;翠绿的树叶好似我与妹妹,在家的关怀下,充满生机。而我就好像雨露,滋润着妹妹……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们要谦让,把好的东西留给他人。特别是把好的东西让给妹妹,我始终心里有些不服气,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便形成了自然,但我无论如何也忘不了那次小提琴的分配。
我和妹妹从小就开始学习小提琴,随着个子的渐渐长高,小提琴也需要不时更换。哎!又要换琴了。家里还有一把旧提琴,琴盒仿佛张着大嘴,琴身仿佛是一出生就没洗过澡的孩子,琴声更如同野鸭般的低鸣。真是一把老掉牙的琴啊!活活像18世纪的文物!而新琴,有枣红色的琴身,泛着灿灿的光芒,声音如同百灵鸟般婉转动听。两者的反差的确是太大了,连我都要可怜那把“老牙货”的主人了。“哎!这次看来我又是要牺牲了”,我苦闷地嘀咕着。
“滴答,滴答”时钟发出的声响,仿佛也在暗示我们不要拖拖拉拉,分完就算了。我和妹妹谁都不发一语,气氛仿佛凝固了,除了“滴答滴答”的时钟声,听不见任何声响。我望了望妹妹,只见妹妹紧锁眉头,左手托着腮,右手下意识地打着小节拍,好似在考虑,又好似在等待。
“老妹”我唤回了妹妹不知游走到哪里的神智。“这把新琴能不能给我呢?”我怯怯地问道。没等她回话,紧接着又伤气地说道:“如果你也非常想要,那就算了吧!”
“老姐,我考虑了很久,决定这把新琴给你!”妹妹坚定地说道。
“给我?”我疑虑地问道,不敢相信有这等的好事。
“对,给你。芭比娃娃是我先挑的、上下铺是我先挑的,笔、本子也是我先挑的,这次该你先挑了,新琴属于你了!”妹妹依旧坚定地说,眼睛专注地盯着我。
“这样不是太难为你了吗?毕竟那琴也太……”我不放心,对妹妹提醒着。
“脏了,没关系,你看”,我抬眼望去,妹妹正拿着一块抹布,蘸上牙膏一点一点地擦拭着。没多久,旧琴已被擦拭干净,虽没有新琴熠熠的光辉,但它却流淌出一首优美的乐章。
谦让,让我们彼此体味亲情;谦让是一首优美的歌……
那年,家里穷,一杯豆浆都要一家三口分着喝。
到了我该上小学的年龄了,一个生命却突然打破了我宁静的生活。那是一个温暖的秋天,可对我来说,却是寒冷的……
就是因为她,我无法得到爸爸妈妈的宠爱;就是因为她,我们家生活得更加拮据;就是因为她,我无法上我梦寐以求的小学。
她在爸爸妈妈面前总是装模做样,在我面前却趾高气扬。记得有一次,她死缠烂打的要我陪她去竹林玩,我终究受不住她的念叨,轻轻推了她一把,她却神气了,故意将头撞在了墙上,摔了个头破血流,撞完还嘿嘿嘿地对我笑,笑完后,急忙将泪水苦苦逼了出来,然后哇哇大叫。记得那次,爸妈不分青红皂白,直接走进来,二话没说把我打了一顿,我被罚站了两小时,她在爸妈面前假惺惺地帮我求情,却在爸妈走后,笑了我一番,从那次起,原本开朗活泼的我将自己静静封闭了起来。
到了妹妹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妈妈硬是狠狠心,将那祖传的玉手镯拿去卖了,我的心都凉了一大截,为什么!我静静在心里问着自己。爸爸妈妈妹妹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到了我只能经常看到他们散步,而自己却偷偷在一旁哭泣的地步,我真的觉得爸爸妈妈不再爱我了。
也正是托妹妹的福,迟了四年没上学的我,终于步入了小学的大门,可是,因为家庭的贫寒和年龄的差异,我只能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我慢慢开始学坏,经常把耻笑我的同学打得头破血流,请家长成了常事,被家长打也成了家常便饭,直到有一次,我再次与同学打架后,爸爸妈妈没有用武力解决问题,反而坐下来,心平气和的与我谈了一次,只记得当我哭着说我早已不懂什么叫母爱什么叫父爱时,爸妈的表情顿时僵住了,然后再也没说什么。我再也不与人打架,只是一心学习,希望考个好初中,离家越远越好,我不想再在这个没有母爱父爱的地方呆了。
如愿以偿,我考上了市里的初中,与远在乡村的父母隔得很远,可是没多久,噩耗传来,爸妈在来探望我的路上不幸出了车祸,去世了。我当时顿时愣住,然后就冲往了医院。
再后来,一切误会都解开了,妹妹是爸爸的一个战友的孩子,只是爸爸的战友不幸在一次心脏病发作时去世,当时爸爸只能无助看着战友死去,所以他只想尽一切能力去补偿妹妹。那个载爸爸妈妈的司机没有死,在他大病初愈后,对我说,那天,在来看我的路上,爸爸妈妈都乐开了花,一个劲对他诉说我的优秀,我的眼泪在那刹那间夺眶而出。
是啊,亲情永不下岗,父母对儿女的爱又怎么会变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我明白了,亲情永不下岗。
每天早上,我一睁开那紧闭的双眼,睡意还未完全退去,耳边就传来那些唠叨:“孩子,你看,屋外又打霜了,你多穿点衣服,别冻着。”“孩子,今天下雨了,记得带伞。”“孩子……”也许你会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冷不冷我自己清楚,您瞎操什么心啊?”我都这样说了,您还是依旧不厌其烦地叮嘱我。
爸爸妈妈现在在异地打工,每年回家的次数寥寥无几。所以,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每一次爸妈打电话回来,第一句话就是:“儿子,在干嘛呢?”语气中洋溢着满满的喜悦和温暖,每次一听到这声音,我都情不自禁地掉眼泪。为了不让他们担心我就对他们撒下美丽的谎言——我在看书学习。虽然我已经落泪但还是硬撑着说:“妈,你在干嘛呢?”“我在吃你小时候最爱的小黄鱼啊。”一听这话,我更是思绪汹涌。哭泣让我哽咽着。
小时候,我最爱吃妈妈做的小黄鱼了,每天放学一回来,还没进门就闻到小黄鱼那诱人的香味,让我十分满足。因为刺很少,我每次都能狼吞虎咽地吃两大碗饭。爸爸妈妈微笑地看着我不停地夸赞我,说我能吃。
而现在,甭说吃小黄鱼了,就连见面的时间也很少了。每次他们一回来,我都是第一个冲上去,为爸妈卸下那重如泰山般的行李。内心酸楚地拥抱他们一下,斟上一杯饱含爱意的茶。对他们说一句:“爸妈,你们辛苦了!”爸妈小小时候一样摸着我的头说:“儿子,这些日子苦了你了。”我看着因长途颠簸而疲惫的他们,眼眶不禁一热。
每次看见同龄的孩子和自己的父母过生日吃蛋糕、许愿拆礼物……我都会不停地埋怨爸妈,埋怨他们不回来给我过生日,埋怨奶奶不给我买蛋糕,不给我买礼物,只是煮两个鸡蛋。我的生日没有鲜花,没有蛋糕,没有蛋糕,只有我对爸妈无尽的思念。
不过还好,每年的生日,都有爸妈远在千里打来的电话传递着他们对我的关怀,让我倍感温暖。每当生日歌从电话筒里传来,一股暖流从脚底蔓延至我的心底。亲情的暖流让我的生日意义非凡,我知道爸妈对我的爱一直在我的身边。
记得那一次是在六年级下册,我在大河嘴读书,我在婆婆家里在站,明天就是期末考试了,妈妈打电话来说:“幺儿,加油哦,只要你考上90分,妈妈就答应你二个要求。”我连忙说:“是真的吗。”妈妈又说:“你妈妈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呀!”我抢着说:“那要是考不上怎么办呢!”妈妈说:“考上80分就答应你一个要求。”我说:“行,一言为定。”我和妈妈大概聊了半个钟头,挂了电话,便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到了第二天,这时候,我感觉我的压力很大,但我还是很平静,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不知不觉来到了最后的一场考试。考完后,王老师来到了我的面前说:“你妈妈今天中午打电话来说:叫你今天下午回去,她来接你。”我感到十分惊讶!那一条路我只走过遍,路形基本已经忘了,但我还决定要回去,因为太想念妈妈了,可我走了一半的路我就不知该怎么走了,正好旁边有一户人家,我跑过去,说:“阿姨,你的电话我能用一下吗?”阿姨答应了,我打通了妈妈的电话,听到了熟悉的声音,是妈妈的声音,我问妈妈,这里住下走该怎么走。妈妈说:“往河堤走。”听到妈妈那急促的声音,心里也肯定很着急,这时候天已经快黑了,走到半路,又出现了问题,前面有个路岔口,不知往那边走,天越来越黑,心里非常着急,着急得都快哭了。这时候真应当了有句话: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草丛里蟋蟀的声音也越来越响,心里很害怕,老是东张西望,感觉后面有什么东西似的,我边走边喊妈妈。 突然旁边的树枝动了起来,心里害怕到了极限,有一个从上面跑了下来,边跑边喊着李靖,我当时背一个包,提一个包,我已经累得走不动了,我就呆呆的站在那里,我看见了妈妈,就大声的叫了起来,妈妈也看见了我,跑了过来,妈妈说:“你背这么多东西干吗?可以放在你婆婆那里吗?”妈妈又笑着对我说:“你哭了。”我回答说:“这么黑,而且我胆子又小,能不哭吗?”妈妈摸了摸我的头,便接过了我的东西,我和妈妈边走边说,由于昨天刚下过雨,路还是湿的。
鞋上沾满泥,我实在是走不动了,妈妈看了看我的鞋,便脱下自已的鞋给我穿上,而撒着我的鞋,还有一段路的时候,突然看到了爸爸,爸爸也来接我了。爸爸刚接过妈妈身上的东西,妈妈就摔了跤,我们都笑了。
妈妈,在您离开之前,请让我用稚嫩的手掌为您擦去眼角那一滴未落的泪珠;
妈妈,在您离开之前,请让我用清澈的双眸为您掠去脸上那一抹淡淡的愁容;
妈妈,在您离开之前,请让我用天真的笑靥为您抚平心中那一条狰狞的伤痕。
——题记
我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生还者,我庆幸,我还活着。可是,我亲爱的妈妈,为何我的生存非得伴随着您的离开?
我最亲爱的妈妈,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地动山摇,那一天废墟满眼。从那一刻起,命运的罗盘开始逆转;从那一刻起,顽强的生命变得脆弱;从那一刻起,您再也不在我身边。
午睡中的我们丝毫没有察觉到这一切的变化,直到砖块、瓦片开始稀稀落落地朝我们涌来。睡梦中的您顿时惊醒,第一个动作,是转身紧紧地护住襁褓中的我。建筑材料的碎片像稠密的雨点一样向下落,刺鼻的灰尘毫不留情地朝我呼吸道里钻。我被呛得不住地哭泣,您看着身旁不断落下的预制板,耳朵里充斥着我嘤嘤的啼哭声,您咬紧牙关,抱着我向空旷地拼命地冲。
命运弄人,我们还是没能逃脱这一劫。厚重的预制板准确无误地落在了您的背上,您轻轻地放下了怀中的我,双腿跪地,双手撑地,让我在您用身体隔出的空间里安然无恙地继续哭泣。您看着襁褓中的我,露出了笑容。预制板的重量是您平时所无法承受的,而此刻,您坚定而又从容地用身体扛住它,是因为身下有我的存在吗?
妈妈,您对我说,您爱我。而我何尝又不是呢?
看着您手臂上被钢筋划破的伤口,正缓缓地流出鲜红的血液,我多么想问您,妈妈,为何不选择放弃?
看着您坚定的面容,微笑依然,但您血色的唇早已被您的牙咬破,我多么想告诉您,妈妈,何必那么痛苦地为我开辟生存之路!
看着您赢弱的身躯费力地撑起石板,您纤细的臂弯不住的颤抖着,我多么想朝您大吼,够了,妈妈,能否让您自己得以存活!
妈妈,您的呼吸已经开始减弱,您的意识已经开始模糊。您能感受到我的内心的,对吧?此刻我撕心裂肺的哭声就是在告诉您,妈妈,别放弃,我们会得救的,我们都应该生存下去!
妈妈,天堂的生活还好吧?当初如果让我选择,我们之中唯一生存的那一个,那我宁愿,离开的是我。为什么,为什么您坚定地选择了让我存活?
您说:“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爱你。”妈妈,我会记住的,我也知道,天国的你,也一如既往地默默地守护着我。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后记
我的家,和谐美满。
“家和万事兴”,是爷爷的口头禅,也是我们这个家共同的信条。我爱我家,一个洋溢着亲情的家。
奶奶是我们家的最高权威,她操持着我们一家老小的一日三餐。到市场买菜,她要精挑细选,但是不会过分讲价,这跟她做过几十年的农民有关系。每次买菜,她都买很多,因为划算便宜。记得一次我跟着她去买菜,一口就报出了菜钱,奶奶的眼睛都笑眯了,说:“还是小孙子精明,看来,这书没有白念!”
爷爷是个老实人,为人朴素,从不张扬。他非常地恋旧。他的血管里,流淌的是农民的血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老家也在拆迁的范围之内,他傻了!刚搬进城里的新房时,他很不习惯,老是向老家的方向张望,听着轰隆隆的推土机碾压的声音,看着倒下的家的废墟,爷爷好久都没有笑过,只是一个劲儿的吸着烟。沉默的爷爷更加沉默了,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爷爷明显的衰老了。好长一段时间,他才缓过劲儿来。后来,他做出了一个出乎我们意料的决定:有生之年回老家去开一些荒地,直到完全无地可种。说干就干,他找出自己藏起来的农具,又回到了土地上。于是,到收获的季节,我家又吃上了别人羡慕的纯天然饭菜。家人为了让他高兴,也不阻止他,偶尔,我也跟着他去乡下。爷爷自然乐呵呵地。他觉得我没有忘本。每当我们吃着爷爷种的东西,他那张布满了皱纹的脸就绽开了会心的笑容。这对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安慰了。
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就没有干过农活,他们已经适应了城市的文明,每天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虽然自己文化不高,但他们总希望我能出人头地。其实让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放假,因为,假期里我有更多的时间陪奶奶去市场买菜,看爷爷美美地抽烟,替爸爸妈妈打扫房间。有时爸爸把烟灰随处弹,有时爸爸吃了夜宵不收拾,奶奶就叫我当执法官:罚款5元,外加打扫房间!罚起爸爸来我毫不手软,如果他要摆谱,我就搬出奶奶来数落他。此时,爸爸就只好乖乖地服从了,在奶奶的眼中爸爸永远都是乳臭未干的小子。
和睦与亲情,是我们家里的主旋律。这亲情,将浸润着我稚弱的人生,我的每一点进步,都归功于那环绕着我的永不下岗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