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过几阵蒙蒙细雨,春姑娘就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这天,我背着书包来到学校,刚走进校门,就闻到阵阵花香,是蜡梅香吗?不对,蜡梅已经开过了。是迎春花吗?不对,学校没有迎春花。是桂花吧?那就更不对了,桂花还没开呢。那是什么香呢?我循着香味找到了花香的源头,原来是白玉兰开了。
远远望去,大朵大朵的白玉兰,像雪白的棉桃缀在枝头,像天上的白云落在树梢,又像千万只展翅欲飞的白鸥在停歇,还像无数个白玉杯在风中摇曳······
走近一看,一朵朵白玉兰更是姿态万千,有的全展开了,露出花蕊;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好像很害羞似的,像个小姑娘捂面而笑;有的还是花骨朵,穿着黄绿的外衣,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咦,为什么玉兰树只有花而没有叶呢?我满怀疑问,来到电脑房打开电脑,查找资料。原来这是因为白玉兰开花和长叶所需要的温度不一样,玉兰的花芽、叶芽、枝芽是分开生长的,花芽大,生在树枝的顶端,在冬天就可以在树枝上看到,玉兰花在冬季处于休眠状态,但到了春天,气候稍微转暖,花就开放了。而叶芽需要较高的气温才能长出叶片,所以生长比花芽迟缓,往往花开了几天后,它才在枝干上吐露叶芽,然后叶片才慢慢地舒展开来。玉兰花的这一习性,与他老家的环境有关,同它祖先的形成也有很大关系。资料还说,在自然界,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还有很多,如迎春花、腊梅花······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赶忙关上电脑,向教室跑去,边跑边想:生活中真是处处有学问,我要做一个有心人!
这几天电视里的文艺节目可真多呀!最引我注意的还是京剧中的班鼓。
听!那脆亮的声音真好听!这种声响真是奇特,既有快板的那种清脆,又有杏木的浑厚。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到:班鼓是由杏木、春木和一些杂木组成的,外皮是用牛、猪的皮制成的。班鼓的形体称为”鼓腔子”,腔子的内心称为“鼓膛”,蒙上皮的鼓膛叫“鼓光”。鼓膛的中央有一个小空心。声音的高低是由皮面的松紧而决定的。哦!怪不得声音那么好听呢。
我非常喜欢班鼓,于是我决心做一个,可是做一个班鼓太复杂了,我决定从生活中去寻找它的声音。
从那以后我逮什么就敲什么,锅盆碗盏都让我敲遍了,以至于妈妈都说:“不要再搞破坏了。”
一次上课时,我没留意把笔敲在书上,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这种声音还真有京剧班鼓的味道,可是声音一点也不清脆,于是我接着找材料。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演出结束回家,顺手将快板放在沙发上,吃饭时,我那着筷子又习惯性的随手一敲,嘿!还真像班鼓的声音。拿在手中敲,声音不同,我又把快板放在不同的地方敲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原来同一件物品摆放的位置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经过反复试验,我觉得把快板放在腿上敲打出的声音与班鼓最为相像。
我非常高兴,飞快地打开窗户,大声喊:“我成功了!”
这时我想到了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还有妈妈告诉我的一句话——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我发现我离这些成功的人不远了。
星期天,我、弟弟和爸爸一起去看画展。回来的路上,我们看到一只可爱的小鹦鹉,鹦鹉的翅膀顶部是白色的,中间是绿色的,最下面是红色的,色彩鲜艳明丽。我对它说:“吃过饭了吗?”它用无锡话回答我,说:“刚吃过。”我又说了一句:“hello!”想测测它的英语水平,谁知,它却说:“什么?”哈哈,看来这是一只土鹦鹉,没受过高等教育。突然,我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鹦鹉为什么会说话?我去问我们家的“百科全书”—老爸。可他却耸耸肩,说:“这我可不知道,只有靠你自己去发现啦。”我翻开《十万个为什么》,竟然什么也没找到。无奈之下的我,只好去“百度”里搜索一下了,查到了。哦,我知道了,原来鹦鹉这种鸟的口腔比较大,舌头矩形而且肉多。特别不同的是,它的两条支气管交叉处的鸣管与其它鸟不同,这个地方的管壁非常薄,成为薄膜状。当空气通过鸣管时很容易就能发出声来,鸣管外还有很发达的肌肉,叫鸣肌,通过这部分的收缩和放松,能改变鸣管的形状,因此鹦鹉通过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看到这里,我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看来动物的学问真不少,以后我要学习更多的关于动物的知识。
十来岁时,我发现了“揭开难题”的关键。当然,我的发现不会像大人讲的那样深奥,也不会像小孩子一样的幼稚。这是一次亲身体验的简单的发现。
三年级时,老师每天都会出一道思考题让我们做。可那时,我还没有解难题的诀窍,所以只好呆呆地望着其他的同学交本了。因此,我一直想解开难题。过了两天,我看了一部叫做《小太极》的动画片,故事中讲了古代发明,创造字的历史故事。我一开始并未发现,可后来发现了“解开难题”的关键。
看电视时,我突然想到:“这个电视节目,可不可以让我知道‘解开难题’的关键呢?”于是,我怀着好奇心细细推敲着:古人看着太阳想到用画一个圆,中间点个点儿表示日字,那么应用题该看什么呢?是看条件还是问题呢?我一个个问题脱口而出。这时,我接着想:条件是求出问题的根据,那就应该看问题。终于,我想到了,我这时发现了“解题”的诀窍。我兴奋不已。
其实非常简单,古人造字根据形状,我来解题根据问题。首先从问题入手,抓住问题反复思考,第二再看所给已知条件,要巧解题,用所给条件巧算出问题的答案。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发现,后来,我又由此想到了记单词发音的秘诀。其实,记单词只要根据音标就可以读出发音。
事实上,只根据我的这个“发现”,你大概就可以想到很多,甚至解开了你自己的很多难题。生活中的发现在于你原不愿意揭发它。所以,让我们一起揭露生活中的秘密吧!
自从参加了数学奥林匹克兴趣小组以后,我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每次做题目的时候,总是多留个心眼,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
偶然的机会,碰到关于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问题。我发现了一条有趣的规律“周长相同的长方形,只要是长和宽越接近,它的面积就越大。”
如这样一题“长方形的周长是36米,长和宽有哪几种可能?并算出它们的面积?”我分析了:长和宽分别是17米和1米,16米和2米,15米和3米……9米和9米,九种可能。算得他们的面积分别是17平方米,32平方米,45平方米……81平方米。在答题后,我无意中发现了这样一条规律: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另外周长的长方形会不会是这样呢?怀着好奇心我又算了自己编的周长是24米,32米……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几道题目。不出我所料,也是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可是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于是我又带着这个疑问,请教了数学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这条规律终于得到了证实,事实证明我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老师还直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我的心比吃了蜜糖还甜,因为这是我,戴嘉铭自己发现的!
由此,我也认识到,其实数学中有许多奥妙等着我们去探索,我们一定要作个有心人。俗话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要朝着新的目标继续探索。
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到处都是人类的老师,因为在自然界中蕴含着许多奥秘,从中可以学来许多难能可贵的东西。我就曾被一种小小的生物启迪过。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看外面天气非常晴朗,便约了朋友出去玩。在草地上,我们尽情玩耍着,谁也没注意到天气正在悄悄变化。正在这时,我们玩累了,便从单车上取下餐布铺好,放上食物和饮料,准备大吃特吃。
正吃着,天突然下起了雨。先是毛毛雨,接着,雨越下越大……正在这时,黄浩慈叫了一声:“快看!这是什么?”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原来是一只柔弱的蚂蚁正在尽力推着我们吃剩下的面包。大家这时候也把天气和时间抛在脑后,蹲在地上,聚精会神的看蚂蚁如何搬运这“庞然大物”。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可那块“巨大”的面包依然稳如泰山,纹丝不动。我想去帮一下这弱小的小蚂蚁,可又怕吓着它,让它给跑了。所以,我和伙伴们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这时,我突然发现这只小蚂蚁不见了,我猜想蚂蚁可能去搬救兵了。后来,事实证明我的猜想是对的。不一会儿,那只蚂蚁就带着几十只蚂蚁浩浩荡荡的回来了。它们推的推,抬的抬,拱的拱,各司其职。在搬运过程中,我还看见大约十来只蚂蚁被无情的雨水冲走了。可是它们并没有放弃,它们冒着大雨,继续搬着。不知过了多久,正当我们准备失望的离开时,面包动了一下,接着,面包又开始“走”了起来。啊!面包终于被抬起来了。
今天,我受益匪浅!因为我懂得了什么叫不抛弃!不放弃!
你见过含羞草吗?当你触动它的叶子,它就会“羞答答”地将叶子下垂,合拢起来。你一定很奇怪,含羞草没有长肌肉,它怎么会动弹呢?
告诉你一个秘密,全世界大约有500种吃虫子的草呢!至于会动弹的草,可就更多了。
你也许不知道吧,这些植物能动弹,能捉虫,其实就是“利用”了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在它们的内部,都进行着一个又一个的液压传动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含羞草的秘密吧。
原来,在含羞草叶柄的茎部,有一个储藏液体的囊袋,它好像液压机里的油缸。平时,囊袋里装满了液体。当你触动叶子的时候,囊袋里的液体就向上部和叶子两侧流动,叶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下垂、合拢了,看起来就象是羞羞答答地低下了头。等平静一会儿,液体又慢慢从叶子两侧流回下面的囊袋,依靠液压传动,叶子重新抬起和展开,含羞草就又抬起了头。
不光植物,蜘蛛也是靠液压传动的。蜘蛛的腿里可不是肌肉,而是一种液体。通过灵活地调节液体的压强,蜘蛛的八只“液压腿”进退自如。
含羞草和蜘蛛腿的液压系统,给了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很大的启示。他们利用液压传动的原理制造出了灵巧的机械手。自动卸车斗也会在液压推动下翻起料斗,灵巧的机器人则利用液压传动为人类工作。
我对汉字的发现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变成了现在通用的字体。生活中,我们说话、上网、写字,汉字都形影不离。汉字已和每个中国人,每个炎黄儿女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发现汉字十分有趣,谐音现象就是一个最好的代表。而且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歇后语里。
有一次,我听妈妈跟隔壁的吴阿姨谈话。“老吴,你最近打麻将战果如何?”“唉!孔夫子搬家——尽是书”吴阿姨失落地摇摇头。我感到很奇怪,“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我细细咀嚼了一会。孔丘是文学家、教育家,当然书堆都堆不下,赢对输!我一下子恍然大悟:书,不就是“输”的谐音吗?太有意思了!从此以后,我更关注汉字的谐音现象了。
我还发现汉字构成是有规律的。从最基础的“羊”说起,瞧!它头上的上一点一撇,不就是羊的两只角吗!它就是一个象形字的代表。还有“歪”和“甭”, 你把“歪”的上下分开读,准会豁然开朗——不正”就是“歪”嘛!“甭”也是一样,“不用”就是“甭”喽!它们就是汉字里的会意字。
回味汉字,还真有一番趣儿!我们一定要写好汉字,规范书写每一笔,每一画,让中华民族的汉字成为永久不息的传奇。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向《两小儿辩日》中两个辨日的小孩,和《童年的发现》中的奥多罗夫学习他们那种善于观察的良好品质。
就有一次,爸爸妈妈回老家烧香拜佛,让我中午自己回家吃饭,妈妈说肉粥放在冰箱里,要吃就把它放在微波炉里,温一下再吃。放学回来的我,饿极了,大步流星地走向冰箱 ,拿出我美味的午餐。我像往常那样把它放在微波炉里微波两分钟。还没到一分钟,微波炉里传来了“噗嗤”一声,正在写作业的我深感大事不妙 。于是我便急急忙忙地跑向“案发现场”,一探究竟。我猜想,估计是微波炉里的搪瓷碗破了。别说我的猜想可真灵验,哎呀!这下我可惨了,爸爸妈妈回来,我肯地被骂得狗血淋头。我看了一下,幸好微波炉没有坏,如果真的坏了的话,那就要棍棒伺候了。我将乌烟瘴气的微波炉清扫得焕然一新,肯定看不出一丁点破绽,只可惜了我那漂亮的搪瓷碗和美味的午餐,唉!搪瓷碗应该也是陶瓷,为什么放进微波炉微波里就破了呢?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凡是附有金属的东西都不可以放进微波炉里,否则就会产生这样的惨剧,恰好搪瓷碗就附有金属花边。
从这次搪瓷事件中我吸取了教训,我用美味的午饭换来教训,又用教训换来了一句至理名言-------“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才能有物外之趣。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你善于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我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兵的秘密。
那是上个星期的事。我家买了一个冰箱,里面有一个冰盒可以制冰。我经常拿它制冰。
那天,我不小心将一根沾着盐的绳子放到装满冰的冰盒里。过了一会儿,我来取冰时,发现这根绳子粘在一块冰上。我想将它拿开,当我把绳子拿开时,竟然连那块冰也被吊了起来。我大吃一惊,这是怎么一回事?这难道是巧合?做几次实验试试。
我将冰块放在盘子上,我取来细绳和盐,将绳沾上少许盐,把绳子慢慢降到冰块上,大约过了十秒,我将细绳拿起,冰块再一次被吊了起来。
我反复做了好几次实验,结果都是一样。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沾了盐的绳子可以将冰块吊起来呢?我问了好多人,他们都说不知道。我只好去请教我的良师益友书。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是因为盐能降低冰的溶解度,将沾了盐的绳子放在冰上,盐将冰溶解了一些,但由于四周温度低,水又结成冰,将先吃前放在冰上的绳子结在冰里。所以,在这时将绳子拿起,冰也会被吊起来了。
原来冰也隐藏着这么大的科学知识,我一定要留心观察!
上一篇:我的新发现200字作文
下一篇:我的发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