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成长的阶段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教育和养育。妈妈告诉我:小时候,我什么都不都的时候,她整天在我耳边唠唠叨叨告诉我:什么是圆的,什么是方的,什么是长的,什么是短的,并让我玩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在玩耍中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我小时候不爱学习,爸爸和妈妈总是苦口婆心的劝我,要我好好学习,以后找个好工作,我上小学三年级以后,爸爸每个星期六抽出时间教我英语。
没听妈妈都用温柔的眼光望着我,每天都会半夜起来,来带我的 ,看看我的被子有没有盖好,还会摸摸我的头,看我热不热,她很关心我的学习,经常会去书店给我买书,爸爸妈妈以身作则的行为影响着我,把他们成功的经验传授给我,让我少走弯路,妈妈的性格很温和,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从来不发脾气,有事情都是好说好商量的。
我在爸爸妈妈的养育下茁壮成长,从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变成学习好的六年级学生。父母的养育和教育是多方面的,生活上、学习上、为人处事上,我只有好好学习,学好各种本领,长得之后,才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我要考上一好大学做一个有用才能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我今年十一岁了,在这十一年中是爸爸,妈妈和老师教育了我,我永远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和教育之恩。是他们每时每刻在教育我,鼓励我,教我怎样做人。这就是我要感恩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有道题不会做,我就问妈妈,妈妈说:数学不会做就得把题目多读几遍理解意思了再做。我听了妈妈的话就把那道题看了好几遍,可是怎么看都不明白,我又一次问妈妈,妈妈对我说:作业就这一题其它都做完了吗?我说,是的。这才教我把那道题分析讲解,可是我妈妈在教我跟念经似的,我根本就听不进去。最后妈妈把每一段话都分析了一遍,就象讲解员一样。这次我终于听明白了。妈妈过后又出了一些类似的题目给我做,很快我就做完了,而且是全对,妈妈还 表扬我聪明呢,如果在学校也能这样就好了。我不 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脸都红了。这只是我在成长的道路中经历的一个小小的难题,以后要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我一定要努力,从那一次经历中我懂得了遇到什么事都不能依赖家长,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自己要多动脑动手。我还懂得一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正是这句谚语一直伴随了我到现在。感谢您。。。。这就是我在感恩中成长的故事!
爱,一个令人感觉很近很近的字眼,又是一个让人感觉很远很远的字眼。其实每个孩子身边都有爱,只是,有些孩子没感觉到罢了。自从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就开始寻找爱,现在,我想,我,找到了!《爱的教育》讲述的是一个意大利男孩写的一些日记,最让我感动的是“告别”、“扫烟窗的人”、“考试”等等。
让我觉得这本书好的原因是:《爱的教育》里没 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烦人的什么小孩子要怎么怎么样啦的话,更没有什么很壮烈的英雄事迹,而他写的,只是一些平凡的小人物所过的平凡的生活,可正是这种生活,把我带进了一个爱的世界,让我和一些看过这书的孩子们受到了爱的教育。我还在《爱的教育》中,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我想我该感恩母亲,我想我该感恩老师,我想我该感恩父亲,我想我该感恩······母亲,小时候我不懂事,常常害您担心,您告诉我哪里危险,哪里不危险,可我呢?总听不进去。记得小时候的一天,您带我出去到公园玩,公园里有池塘,有假山,您忙您的:铺好垫子,摆好食物,准备中午野餐;我便跑到池塘旁的假山上上蹿下跳。一会儿,您找不到我了,再一瞧,呵,我正在往假山的山洞里滴溜溜地往下跑呢!您赶忙把我从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里“捞”回来。老师,您在学校, 不停地传授我们知识,每天晚上还给我们批改作业。记得有一次,我们问您,您每天这样,不累吗?您却说:“我不累,看着你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知识量的增 多,我已经很高兴了,哪还会累呢?”
您无私的精神令我感动,我们是小花,您就是滋润我们的雨露;我们是小树,您就是负责修剪我们的园丁,没有您,我们这些小花、小树,根本就没有用。爱是信念,爱是宽容,爱是感恩,爱也是同情,爱也是奉献,只有奉献爱,你才能收获爱的回报。
感恩的心曾经有一股清泉,润泽心田;曾经有一阵和风,唤醒希望;曾经有一个人,在你困苦的时候,把手伸向你。
这份帮助,也许是送来千金,也许只是陌生人投来的一个小小的眼神,但都足以让我们心生温暖,渡过难关。感动,就这么悄然无声地在心田发芽。在心的指引下,我们感恩。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觉得妈妈好烦,整天唠叨着,也不知在说些什么。一天早晨起来,妈妈看我头发太厚,便说要帮我梳一梳。可当她冰冷而粗糙的手触到我的脖颈时,我就想出于惯性一样,用手往后面一抹,“不要你帮我梳,我自己会!”我不耐烦地翘起了嘴巴。梳子被我打落了。
我俯身去捡,却在镜子里看到妈妈一双发红的眼睛。妈妈悄悄地走出,没声没息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内疚起来,目光凝聚子啊墙上,思绪飘回了儿时。小时候的我身体不好,经常会突然地发高烧。有一次,妈妈的膝盖受了伤,行动不是很方便。“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天我又发烧了,妈妈不顾受伤的腿,立刻抱起我就向医院。我看见妈妈看我的眼睛了全是担心和焦灼,对自己的伤完全忘记了。已经长大的我怎么能用那么粗暴的态度来对待那养育了我十三年的妈妈呢?妈妈的手为了我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碌着,平凡而琐碎的事情让母亲一天天老去,让母亲的手一天天粗糙起来。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爱是纯的,心是诚的,感谢是永恒的,感恩的心便是充实而幸福的。感恩的心是一条悠远的小溪,滋润着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让爱和温情在你我心间流淌。
哗啦啦的小溪欢快向前,带着我们走向远方。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便拥有了爱的源泉。
在感恩中成长——读《哪条路比父亲更远》有感感恩,何为感恩,是感谢别人的恩情。世界上对你恩情最深的是父母,最容易满足的也是父母,只要你去看看他们,带上一片心意就足以令他们欣喜若狂了!可就是这小小的要求我以前也不能满足他们,直到我看到《哪条路比父亲更远》才明白父母是多么重要。
他们从不为自己着想,却对子孙无微不至,他们愿意装作什么事也没有他们愿意走再难走的路,承再难承的家。为了儿女,要他们的命都行。而儿女,带给了他们什么?没有轻松,没有舒适,只有永远吃不完的苦,受不完的罪,操不完的心。让他们走下去的只有对儿女的爱。让他们感到欣慰的只有儿女懂事了,长大了,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父母会为儿女的每一点进步感到欢欣鼓舞,对儿女的每一点回报感到无比欣慰。每到我的生日或我们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我的父母无论在哪里,无论有多忙,都会送给我礼物。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妈妈在云南出差,她回来时,特意为我带回了美丽的孔雀羽毛和美丽的百合花。
而每到父母的生日,我用画笔为他们画了生日卡片,虽然我画的生日贺卡非常粗糙,图案也很简单,但父母收到了我的贺卡,都会露出最幸福的微笑。《哪条路比父亲更远》让我读懂了父母的心,也让我明白了,爱其实是动词,爱是有生命的!
在感恩的道路上攀登时,妈妈就像一根拐棍默默地扶助着我。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妈妈就开始起床刷牙洗脸,洗漱完毕后妈妈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妈妈做饭时还刮着土豆为的是能够节省时间好让我上学不会迟到。
每当我起床时总会看见妈妈的头上有一层薄薄的蜘蛛网,那蜘蛛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晶莹而剔透,这时,我总会对妈妈说:“妈妈你头上的‘纱’好漂亮喔!”妈妈一开始听得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用手一摸头才知道,我所说的“纱”并且之后还会说我是“马屁精”。妈妈不但在生活上给予我很大的帮助而且在学习上也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每当我放学回家时妈妈总会问我老师今天教了些什么?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能听懂吗?听不懂的时候有没有去问老师?……这一连串的问号虽然让我感到很烦,但也能让我体会到妈妈的爱。那种爱让我在怀着感恩的心情下去完成作业,让我在课堂上用一刻报答的心和清醒的头脑来记忆,消化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感谢妈妈,感谢妈妈在生活中给予我的巨大帮助感谢妈妈在学习上给予我的爱。啊!妈妈给予我的爱真是唱不清,说不尽,从此以后我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深思,怀着那颗充满报答的心去孝敬父母,帮助父母。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小说,通过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生活中的许多小故事。
五一劳动节期间,我重读了这本书,书中许多小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父母、老师、朋友……。故事《我的母亲》中安利柯的父亲告诫安利柯,要尊重自己的母亲,要懂得回报。“人世间最神圣的爱莫过于母爱。践踏这种感情的人是可耻的。一个杀人犯,只要他还尊重自己的母亲,就说明他还有起码的仁德。”是啊!是母亲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妈妈照顾我们。我们不应该对母亲产生不敬,母爱是伟大的。
无论何时,母亲都爱着我们。母亲无时无地不在为我们着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尊敬和爱戴我们的老师,正如书中第26章《感恩》。老师为教导我们,呕心沥血,十分劳累。我们还要向老师感恩。正如文中最后一句话:“除了‘父亲’,‘老师’是世界上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对自己的父母不耐烦,是一种过错。”回想我经常用不耐烦语气对爸爸妈妈讲话,其实仔细想想爸爸妈妈都是为了我好。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对自己有恩的人,我们都要感恩。在平常生活中,我对别人太不尊敬了,从来没有想过感恩报德。我以后随时随地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人间自有真情在,而这些真情,则需要我们去感恩。当我读完《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真情故事》时,我被震撼了。
《未上锁的门》,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中的女儿因为厌倦了家庭生活,离开了父母,而母亲则天天到处奔波寻找女儿,并每到一个收容所,就贴一幅画。当女儿看到那幅画时,她哭了,不顾一切的跑回家。而她家的那扇门,则是为她而敞开。
看完后,我感概,母爱真的很了不起。那敞开的门,是为了召回迷途的女儿,母亲用无言的行动,表达了对子女无尽的爱。这,让我想起了感恩。
其实 世界上,我们要感恩的人很多,有朋友,有同学,有老师,有亲人,有路人……在每一个不经意间,他们帮助了我很多。我们每一个人,虽然感恩的方法不同,但由此而产生的感动是一样的——在花前月下的低声细语中;在锅碗瓢盆此起彼伏的响声里;在无数的唠叨声里;在牵肠挂肚的安慰声中;在度日如年的相思里……因为感恩无处不在。还记得,每次放学没吃晚饭回家的时候,爸爸总是争着背我的书包,拿很重的袋子,我的心里总是一阵波澜,又有些惭愧。渐渐长大,慢慢懂事后,我也开始总想着帮爸爸妈妈的忙。有时,我会帮爸爸拎包,帮妈妈整理……内心,逐渐升腾起一股感恩的心。
在成长的道路上,请别忘记感恩,让人世间洋溢着至情至爱,让我们一起,在感恩中成长。
每个人都懂得感谢、感激、感恩,如果是我,我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外婆。我的外婆性格开朗,她在我幼时给予我无私的爱和真理令我终生难忘。我刚出生几个月后,便被接到外婆家,给外婆照顾。
那时的我还不懂事,虽然天真无邪,却十分顽皮,经常闯祸,但外婆从不责怪我,把我看作一个宝贝,愿为我上天摘星辰,让我开心。当我生病时,她焦急万分,非常心疼,仿佛生病的就是她。渐渐地,我长大了,从她这十年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我读到了许多人生真理,如失去亲人的坚强、面对现实的乐观、做事的认真、做人的信用……外婆把自己人生的财富,全部默默地教授给了我。现在是外婆享福的时候了,我应该回报外婆,我努力学习,用成绩回报她;节假日时,我陪伴在外婆身边,用时间回报她;外婆过生日时,我动用自己的一切才能,写歌、写诗、画画,用惊喜回报她,当看到外婆脸上浮现出一次又一次的幸福微笑时,我也十分高兴。
可我总希望外婆能过得更好,想让她和朋友出去玩玩,外婆却不同意,我起初不解,但从不勉强她,便退让了。后来,我想明白了,之所以外婆不和朋友出去玩,不是她不喜欢玩,而是在她心中,家人是第一位的,她总有忙不完的家务事。现在,每逢节假日,我们全家都会出去旅行,外婆在青山绿水间,总会很开心,好象年轻了许多,这又让我明白,其实,家才是一个人的最好港湾。外婆给予我的太多太多,而我给外婆的太少太少,我现在知道感恩,将来更要学会反哺,我一定要好好回报外婆,让她永远幸福,永远快乐。
感恩的心——读《番茄太阳》有感最近,我刚读了一篇文章:《番茄太阳》,深有感触。文中提到作者因工作不顺利,再加上身体残疾,住进了移动灰色的旧公寓里。心情也犹如这旧公寓的颜色一样失落。
于是,她来到了附近的一个菜市场,看到了一家人在摆摊卖蔬菜,旁边坐着一个小女孩,她失明了,是个盲童。听别人说,这家人不是本地人,是从外地赶来这里给女孩治眼睛的。作者看到了这一幕:女孩的父亲拿着一个个蔬菜,利用女孩的手指去触摸来教她认识这些蔬菜。当说到太阳的时候,她问,太阳是什么,作者回答,像番茄一样。于是,小女孩称太阳为“番茄太阳”,显得天真可爱。有一天,有人为小女孩捐了眼角膜,她说,等她眼睛好了,就把她的腿给作者,作者听了很是感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感恩的例子,比如:一个叔叔,他是个明星,很有爱心,把自己的钱大部分都捐给灾区和山区的孩子们了,而自己的生活费却只有一点点。
后来,他得了一种病,需要很多钱,那些孩子们知道后,立即纷纷拿出家里的钱去给那个叔叔看病。感恩的力量是如此庞大,我们也应该学会感恩他人。是啊!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就要去感谢别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蝉声,绵延而不绝,总是此起彼伏的。
夏天,又到了。
告别了几天的阴雨,阳光又洒在我的身上,撑着伞在阳光中行走,慢慢地,慢慢地。肩上的书包已经不重了,路旁的大树总是郁郁葱葱得伫立着。突然,让我想到了谁?呵呵,在脑中的一瞬间被我捉住的是谁的身影?是她,是我的外婆。
“回来了呀。”不管我长多大,外婆总是在我开启门的那一刹那,笑盈盈的拉住我的手。她的手总是温温的,却总是给予我振作的力量。外婆近一年来苍老了许多,头发已经花白了,我知道为什么,外婆的身体不好,脸色也总是很差的。可是,外婆应该是坚强的吧。
夏天,电扇、空调总抵不上,外婆拿着一把蒲扇,慢慢地摇,风虽不大但是拂在我身上柔柔的,凉凉的,很是惬意。我睡在靠窗的那头,外婆躺在藤椅上,轻轻地抚摸我的头发,哄着我入睡。
我已经不记得,儿时,外婆是否也这样哄着我进入梦乡,只是我的梦总是甜甜的,美美的。
马上就是初三了,虽然是假期,但是避免不了的繁重学业,压得我快喘不上气了。中午的阳光似乎更强烈了,有些时候还会觉得有点烦躁,但是外婆的家总是凉爽的,一碗绿豆汤就可以让所有的烦躁消除了。那日外婆替我去交补课的学费,从背影看,外婆走路似乎也没什么劲了,真的,她老了。我从来不想做一个不孝顺的后辈,因为我不想也不要体会那种“子欲养儿亲不在”的痛苦,那样的痛苦该是多么的悲哀啊。
走在回外婆家的路上,总是想一什么方式来报答外婆的恩情,但寻思了半天也无果,我苦笑着,外婆大概不指望她的付出有所回报才对,无论如何,外婆是爱我的,我也爱外婆的。
夏天是多变的,美丽的。对我来说,我想它是用来感恩的。
我最近读了一本叫《感悟母爱》的书,其中令我最感动的是一篇叫《紧握木棒的黑孩子》故事是这样的。。。。。。
一位母亲教本如何去买食物,我十分兴奋。第二天,本买东西时,一伙人来了。他们揪着本的衣服,把本推倒在地,夺去本的篮子,抢了本的钱,本跑回了家向妈妈哭诉。可她不理本,而写了一张清单,拿出更多的钱,让我又让我上街。。。。。。本 向上帝祈祷不会再遇到那伙人
。然而,本感到和他们并排的时候,其中一冲我喊:“看又是那个黑小子。”他们又抢了本的钱。本哭着跑会家。“你别回来。”妈妈阴沉着脸说。“可他们一直追着打我。”本哭诉着。“那你就给我站在该站的地方。”妈妈用吓人的口气说。读到这儿,我觉得好奇怪,本又不她捡来的,为什么老要本买东西,被人抢了钱儿子还被打了她怎么一点也不心疼?一会儿母亲拿了更多钱和木棒。奇怪了,妈妈孩子打架?第三次那伙人又来了。“黑小子,又来了?”他们狂笑着。“ 我他妈的,宰了你们。”本火了。像头狮子。他们一个个吓跑了。
故事看完了,我回想起妈妈,她也经常教我人生道理,虽然那些都是听得耳朵生了老茧的话,可那些都是母爱的话。在读这篇文章前,我以为妈妈只是一个生命的缔造者,而妈妈不是,她是教孩子如何做人的。
2010年的5月1日,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感恩之心”。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在美国,感恩节是一个快乐的日子。可是在许多年以前,有一对夫妇却是以绝望的心情迎接着他的到来的。因为它们太穷了,他们想都不敢想节日的大餐。看着父母大吵起来,孩子只能无助地站在旁边。就在这时想起了敲门声。孩子打开门一看,只有一个篮子,里面装满了过感恩节用的东西。
上面还有一张便签纸,写到“祝感恩节快乐!”之后,感恩之心在那个小孩子的心里油然而生,他发誓:日后也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帮助别人。18岁那年,当年的小孩子终于可以养活自己了。虽然他的收入很少但他还是花了不少钱买了许多食物,把这些食物送给了一个很穷的家庭。读完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感恩是一种美好的东西,当你受到别人的帮助时,你要时时想着感恩别人。就如同母亲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给了你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世界;给了你一双耳朵,让你去倾听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走遍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改造世界;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让你去热爱世界。
等你长大了,你就要去感恩母亲,去孝敬母亲。感恩也是一颗美好的种子,加入我们不光懂得收藏,还懂得适时播种,那么我们就能给他人带来爱和希望,并因此挽救他们,或改变它们的内心世界。啊,感恩可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啊!